學生知識交流項目2012-13

學生知識交流項目2012-13

English

社區記錄─ 有形無形的We 嘩藍屋

Blue House   學生項目小組:
   陳楚思 / 吳爾童 / 曾卓羚
   裘天澤 / 黃博栓

   院內導師: Dr Mirana May SZETO
   人文學院比較文學系

   合作機構: 聖雅各福群會


目的:
We 嘩藍屋計劃旨在展示出香港的「舊」和「新」的面貌,並希望藉此保存香港的獨有文化和建立大眾的文化保育意識。

小組成員用了不同的媒介,如相片、繪畫和實體模型的方式去記錄和展示藍屋建築群的結構面貌和閣樓的存在意義。同時,小組亦製作了一段約四十分鐘的特輯,記錄閣樓曾經作為人們生活居所的歷史和其保育方式失敗,並藉此說明古蹟保育的意義及其重要性,提高大眾對文化保育和社區重建等議題的重視。

Facebook link

Culture Shock!香港大學學生藝術節

Culture Shock  學生項目小組:
  Ms Danielle Leeann CHIN / Mr Charles FONG / Ms Krithika CHANDRA MOULI

  院內導師: Dr Robert PECKHAM
  人文醫學中心

  合作機構: Future Industries




目的:
香港大學100 學生藝術展主要為學生藝術家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的作品同時可在大學和社區展出,藉以鼓勵更多學生創作。

此項目包含兩部份,(一) 學生各式各樣的作品將會在公共場所展覽,主要以油畫和攝影兩種項目為主;(二) 策劃人會主辦一場公開論壇,讓大學學生可以與香港的藝術家、藝術行政人員,甚至和文化行業領導者進行對談,互相交流意見。

展覽已於2013年4月20日舉行,作為Culture Shock!香港大學學生藝術節的閉幕活動。另外,藝術節活動亦包括印度寶來塢舞蹈和戲劇表演-"Something Different"。

Facebook link

提高香港低收入家庭兒童的英語能力

students  學生項目小組:
  何芷穎 / 陳卓倫/ 陳卓欣 / Miss Jun Ah KIM

  院內導師: Dr Lisa LIM
  英文學院

  合作機構: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目的:
本項目旨在提升香港低下階層家庭兒童的英語水平。項目小組成員充當著良師益友的角色,為東涌逸東邨區內的三所小學學生 (小一至小五) 提供:(一) 每星期一至兩次課後英語常規課程,成員兼負教學和課程設計的工作 (2012年10月-2013年6月);(二) 夏季課程-成員負責為「英語學習週」製定課程大綱和設計活動,並舉行了三個為期約一星期的夏令營,旨在以輕鬆和有趣的手法令學生提升英語水平。

策展計劃: 幻想與危機: 奧地利畫家古斯塔夫克林姆(1862-1918)及埃貢席勒展覽(1890-1918)

Klimt  學生項目小組 :
  粱芷柔 / 鄭以旋 / Mr Miles DUGAN
  愈世嘉 / 朱文祺

  院內導師: Dr Yeewan KOON
  人文學院藝術系

  合作機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藝術推廣辦事處



目的:
本項目主要和奧地利駐港領事館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藝術推廣辦事處)合作,舉辦一個以古斯塔夫.克林姆和埃貢.席勒為題的畫展。是次展覽更獲到奧地利駐港領事館的協助,提供了部份戰前散佚時代的仿製作品。策劃人希望藉此展覽提升大眾對於美術與歷史的認識,培養對藝術作品的批判性思考。是次畫展已於2013年3月16至18日於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舉行並吸引了將近2,000公眾參觀。此外,項目小組亦印製了畫展場刊和建立了相關網站: http://finearts.hku.hk/fantasies

義工領隊前期實地調研計劃

Pilot Project  學生項目小組:
  肖非 / 彭薇霓 / 錢冀源 / 尚鵬  
  毛夢璟 /  鄭雨濃

  院內導師: Dr Robert PECKHAM
  人文學院歷史系; 人文醫學中心

  合作機構:
  內蒙古師範大學愛心志願者服務隊;
  滇西北支教隊; 志願海南愛心社


目的:
志行會,Beyond the Pivot (BTP) 是一個由香港大學學生自主成立的非政府、非牟利的組織,於2009年在香港正式注冊。

志行會有三個使命,(一) 致力於培養青少年其社會責任感和世界公民意識,為改善落後地區的教育、貧困、醫療、信息技術、文化保育等現狀做出努力;(二) 傳遞公益信息和促進各地區文化交流;(三) 推廣並普及志願服務理念。

本項目旨在讓香港大學學生與內地偏遠地區中小學生交流,擴闊他們的視野。小組首先派合資格的學生到內蒙古、海南和雲南的指定鄉郊學校進行志願者教育計劃。計劃包括實地調研和訪問當地的教育機構、非牟利團體、老師、中小學學生和家長。此外,小組更為當地的五所學校學生舉行模擬授課和工作坊,並與當地的老師交流和分享教學方法與經驗,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地調查回港後,小組還為學生和大眾舉行一系列的工作坊,分享他們在事次項目中的所見所聞與得著。及至今年六月,小組領袖更率領45位志願者返回七所鄉郊學校,並為當地約1100名的學生舉行活動。

為遺傳病病患者及遺傳學醫護人員建立書面及網上資源

Genetic Professionals  學生項目小組:
  邱凱盈 / 崔龍逸 / 馮展程

  院內導師: Dr Olga ZAYTS
  英文學院

  合作機構: 香港衞生署(醫學遺傳科)


 

目的:
此項目旨在為 (一) 患有遺傳病病患者,其家人和支援團體,以及 (二) 從事與遺傳學工作有關的醫護人員提供網上和刊物印刷的寶貴資源。

而在此項目中,小組則選擇以香港甚為普遍的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 (又名G6PD缺乏症,亦俗稱蠶豆症) 的遺傳病病患者為對象,向他們提供有關此症的最新資訊。項目小組根據長時期和醫院管理局轄下的衞生署醫學遺傳科和數間公立醫院 (瑪麗醫院、贊育醫院和瑪嘉烈醫院) 的研究和合作,為上述兩類對象建立了一個專為此症而設的網站和兩份附設中英對照的資訊單張,讓相關人士對此症有充分的了解,彌補現時資訊的不足。

Leaflet

TOP